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
学习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开放思想的心得体会
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起步,由东向西渐次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内陆和沿边地区开放取得长足发展,但总体上还是对外开放的洼地。我们作为内陆地区,劳动力充裕,自然资源富集,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逐步从开放末梢走向开放前沿,开放型经济发展空间广阔。
十八大以来,关于对外开放的提法是“加快形成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现在,十九大报告的最新提法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种转变充分反映了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正在由经济全球化的配角演变为主角,中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不断攀升。这种变化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开放的领域从开放贸易到开放外资,从制造业向外资开放到现在的服务业重点向外资开放。再比如,开放的方向原来主要是开放国门让外资进来,现在则是双向开放。开放发展的内涵不仅限于在“门口”拓宽开放的大门,而且还要在“门外”与“门内”多做文章。一方面,新的开放发展理念会更多考虑到“门外”拓展国际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新的开放发展理念更要求在“门内”练好“内功”。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充分体现了全面开放的特点。这说明在全球治理中,中国正逐步由旁观者、跟随者转变为参与者、引领者。
十九大报告将“一带一路”建设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作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点工作来抓。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现在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甚至在联合国相关文件中也写入“一带一路”倡议。四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加强经济贸易合作,加强政策沟通、人员互信,加强信息互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使得中国可以利用“一带一路”建设的平台,拓展对外开放工作,广大中西部地区、沿边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也可以变成前沿地区,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全方位提升开放水平。“一带一路”建设在未来开放的版图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让我们看到了党中央领导的决策先机和预见性,为中国经济、文化、政治建设开创了新格局,为实现中国梦打下了夯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倡议,是中国提出的国际化系统工程,也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拓展发展开放空间的重大倡议和重要平台。首先,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空间,一方面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和市场,拓展开放的国际空间,增强中国经济的体外循环。其次,通过这个平台,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经济全球化中可以争取更多话语权。第三,“一带一路”平台建设有助于改变经济全球化不合理格局。过去,发展中国家长期被边缘化;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力量在集聚,在国际贸易中占的份额要进一步增强,话语权要提升,但是如果没有平台,就会比较松散。通过“一带一路”这个平台,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机会增加了。同时,“一带一路”平台对发达国家并不封闭。
随着我“一带一路”项目逐步走深走实,我在周边沿线国家面临日趋复杂和严峻的民意和舆论环境,这就迫切需要民间组织联系广、接地气的特点,积极开展民意沟通、民生合作,巩固对华友好的社会和民意基础。
民间交流已纳入我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点任务,今年为全面推进之年。建立多层次的人文合作机制,推动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青年、媒体、智库等领域合作,夯实民意基础,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
1、借力中部产能大会等外事和侨务品牌,吸收民间力量参与,对接国外民间组织,积极在“一带一路”国家培育合作伙伴,涵养外事侨务引智资源。
2、以非官方的方式大力培育我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朋友圈。一是重点培育一批有存在、能发声、可出力的社会组织,深入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层工作,广泛开展教育医疗、扶贫、生态环保等各类型公益慈善活动,培养支我友我力量,为促进双边合作奠定坚实民意基础。二是借助在周边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湖北大型境外投资项目,打造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公益项目和民心工程,有针对性地组织省内相关社会组织配合项目做工作。
3、加强与国际性媒体、智库、企业的合作,聚合对我友好的民间力量。做好对政坛领袖、社会活动家、青年精英、网络意见领袖等重点群体工作,支持各界人士以青年交往、学士往来、文化交流、经贸活动、志愿者派遣等等多种形式相互访问交流。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重大命题。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规划了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开放的路线图。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表明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决心,带来了外交的新机遇。任何一个进步的体系必然是开放的,不然就会丧失其发展的可能性。中国外交必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