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心得体会

站在历史的光影里看老区脱贫的足迹

时间:2024-07-07 15:47:06
站在历史的光影里看老区脱贫的足迹(全文共2035字)

若将红色六安的脱贫攻坚战放在历史的光影里,我们可以欣然看见老区党员干部再次用不懈努力践行了“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的初心使命,我们可以欣喜发现老区人民再次以不懈奋斗诠释了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革命追求。

六安地处大别山腹地,人文荟萃,山川秀丽。 “六安”这一地名来源于我国历史上盛名赫赫的汉武帝。如今的六安仍然留有那个时代的遗迹,那些沉默在开发区附近的汉代六安王陵墓群似乎仍在传递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信息。然而当我们静静的去沉思史书和文物承载的这些辉煌,我们甚至可以悲哀的猜想,这些所谓的千年不灭的浩大工程大概是那个时代的民众不堪重负的浩劫。我们再去回望封建社会的所有盛世背后,是不是都应该有《轮台诏令》反省?人民的利益在那些年代里总是被牺牲放弃,而从来没有成为国家的核心追求。

革命先贤一定也曾为旧中国苦难的民众深沉悲痛,所以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来让共产主义的光辉照耀神州厚重的土地。他们矢志追求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仅六安一地就曾有30万英烈为民族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用自己的青春托举了共和国的长春,他们用自己的牺牲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生。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寨考察时曾用“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深切缅怀革命烈士。

红土地的热血依旧滚烫,热血铸就的和平赋予了共产党人新的历史使命,这个使命和追求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人民如果不幸福,民族就不能称之为复兴。因为新中国的人民和历史上各个时期人民最大的不同就是已经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如果人民还在贫困,国家就不是真正的富强。

我市所辖7个县区中曾有4个国家级贫困县,1个省级贫困县,被称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安地理上山区、丘陵、平原交织,基础设施薄弱,“修路多需开山”、“路如战天险、桥似平天堑”的复杂现实摆在眼前。山区居民零散,劳动力流失严重等客观困难急在心里。产业结构单一,支柱产业匮乏等实际情况堵在路上......

“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在扶贫攻坚的征途上,红色地区党员干部的红色基因再次焕发出强大战斗力。全市各级扶贫干部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持之以恒的坚毅谱写了一部老区脱贫的壮阔诗篇。市县两级共选派336名处级干部到村任职,派出1314名扶贫干部驻村帮扶,实现了贫困村全覆盖,市县公安系统大力推进“一村一警”工作,确保每个行政村均有一名警务联系人。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党总支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余静引导村民茶园入股、引进规模茶厂、建设光伏电站、发展乡村旅游,使大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好乡村”并发出“大湾村一户不脱贫,我坚决不撤岗”的铿锵誓言。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紧密协作、众志成城,“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大力克服各类困难,深入细致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各级对接帮扶单位和驻村扶贫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耐心细致做好政策宣传引导,将入户走访交流作为日常工作,坚决争取贫困户的理解,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时代大潮之中,有效发挥人民群众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全市一千多名扶贫干部因地制宜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丰富扶贫模式,涌现出“公司+基地+农户”、“莲藕扶贫”、“搬迁+就业”等务实举措,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扶贫工作的成效。

全市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奋斗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2019年4月22日,安徽省扶贫开发工作办公室发布公示,我市裕安区、舒城县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我市金安区退出省级贫困县序列。通过我市发起的“扶贫十大攻坚”,截止2019年7月我市已有438个贫困村 61万余人宣告脱贫。根据目前扶贫工作进展,2019年底有望实现全市全面脱贫。六安大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老区人民的幸福指数超过有史以来的任何时期。

当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最后一公里”,扶贫干部和人民群众正满怀信心继续奋进。扶贫攻坚战胜利在即,全市扶贫工作的重心应进一步向形成长效脱贫防贫机制倾斜。

扶贫工作的具体成果需要进一步固化和梳理,应当坚决避免“干部撤离、项目撤退”的情况出现,而应有效保护扶贫产业的发展和扶贫车间的运转。

扶贫工作的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继承,不能出现机制荒废倒退的情形,扶贫攻坚过程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机制应继续让其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扶贫工作的创新思路应进一步拓展开花,形成“以点带面,遍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尤其是涉及“物联网”等于乡村而言处于起步阶段的工作思路。

扶贫工作的干群关系应继续保持延续,脱贫攻坚数年,干部群众“想在一处,干在一起”结成“亲密战友”,扶贫干部撤离后应继续发挥群众工作的优势,按时按需回访交流。

扶贫工作的返贫风险应当有效防范,扶贫工作队撤退之前应当审慎调研评价各地的返贫风险点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预案。

扶贫工作的防贫信念保持固化根植,扶贫干部应鼓励贫困户子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贫困户成年劳动力积极学习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自发自主通过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并积极给他们提供信息和力所能及的帮助。

我们深信,六安大地以人民为中心的脱贫攻坚战必将在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指引下如期取得全面胜利!新时代六安人民全面脱贫的圆梦图景将汇入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瀚征程,社会主义中国的光芒将让历史上其他所有的盛世黯然失色;因为人类文明和历史光影的沧桑变幻将显著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人民群众永续幸福美好生活和国家持久繁荣稳定的唯一伟大缔造者!

《站在历史的光影里看老区脱贫的足迹(全文共203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