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论企业管理之推进精细化管理
论企业管理之推进精细化管理
一、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总体思路
黄陵矿业的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以企业文化为引领,以人为轴心,以岗位为载体,以人的自觉能动性为依托,采用最适宜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工具,精确掌控管理操作环节和重要点,把标准化的管理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和每一时,降本增效,最终实现“岗位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总体目标。具体路径通过引入内部市场机制,强化五项基础管理,应用管理信息平台和科学绩效考评体系,使岗位价值管理关键因素优化组合,既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又创造了岗位价值。
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可以概括为“一个机制、二个体系、五项管理、一个平台”。其中“一个机制”是指内部市场机制,就是将企业内部各单位和各岗位按市场化要求形成市场经济的关系,借助于市场的自动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二个体系”是岗位价值核算体系和绩效考评体系。“五项管理”是全面预算管理、全员岗位成本管理、全员岗位安全管理、全员岗位质量管理和全员现场管理。“一个平台”是岗位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
二、建立推进岗位价值精细化管理的内部市场机制
内部市场化运作机制就是将企业内部各单位按市场化要求形成市场经济的关系,借助于市场的自动调控能力,实现企业优化生产要素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明确“内部主体、内部要素、内部价格、内部机制”是做好内部市场化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1、确定内部市场主体。在内部核算方式上实行四级市场主体运作,一级市场主体是矿级,二级市场主体是区队、科室,三级市场主体是班组,四级市场主体是岗位。
2、明确内部市场要素。建立突出以“材料供应、设备租赁、设备维修、内部运输、劳务结算”为五大项目的内部市场要素,逐步深入和延伸要素项目,不断扩充内部市场化要素内容及范围。
3、制定内部市场价格。制定内部结算价格,力求价格准确、全面、合理,并编制成册,内部发行。同时,根据内外部市场的变化情况,及时对价格体系进行修订和增删,使价格趋于合理。
4、完善内部仲裁与索赔制度。成立内部市场纠纷调解仲裁机构,建立运行内部仲裁与索赔制度,保障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构建岗位价值核算体系和考评体系
1、构建岗位价值核算体系,科学、准确核算岗位价值。
岗位价值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划分、岗位评估、岗位定额测算以及岗位价值核算。首先,根据工作性质、工作任务、占用设备情况、消耗材料和配件情况进行岗位划分,建立最小经济核算单元;其次,采取一定的方法,对岗位在组织中的影响范围、职责大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任职条件、岗位工作条件等特性进行评价,以确定岗位在组织中的相对价值;再次,依据岗位材料消耗定额、材料消耗定量指标和岗位效益定额三大类定额测算岗位定额;最后,用岗位收入/岗位支出作为岗位价值系数,以此修正岗位薪酬,激励员工岗位增效,增加正价值,避免零价值,消灭负价值,真正实现“管理到岗、量化到岗、核算到岗、考核到岗”。
2、设计卓越岗位绩效考评体系,有效激励和引导员工行为。
绩效考核是岗位价值精细管理有效实施的切入点。考核体系主要分为三层级,第一层级是部门考评,主要是依据有关考核办法对各部室、区队进行考核,形成部门绩效;第二层级是区队对岗位的考核,形成岗位绩效;第三层级是班组对个人的考核,主要是通过abc卡考核,形成个人绩效。绩效考核结果最重要的运用即为工资分配。按照全面预算要求,实行工资总额包干使用。依据“倾斜一线,保证重点,以效定编,定额管理,同工同酬,多劳多得,奖优罚劣,利润考核,风险共担”的工资分配原则,推行“内部模拟市场和以安全效益为主体”的工资分配制度,加大安全考核力度,扩展安全考核范围,通过三级绩效考核结果,对工资总额进行分级分配,变生产型管理为安全效益型管理,保证矿井生产协调稳定和职工工资正常增长。依据每日员工生产得分、岗位绩效考核、岗位价值系数形成当日员工的收入。实现岗位价值和员工收入的“日清日结”。
岗位价值采用财务核算的方法,使岗位实现由“统计核算”向“会计核算”的转变,对岗位价值实体每一项具体的经济业务都建立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财务管理落实到各个岗位价值实体的每一个成员。各个价值实体要实现收支两条线核算与管理,岗位价值实体的价值收入、价值消耗都要纳入核算、控制、检查、分析、考核、兑现。通过全员理财,实现价值增值,拓展财务管理空间,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使价值实体内的所有成员都要精业敬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达到岗位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的经营目标。
四、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和全员成本、安全、质量、现场管理
1、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确保岗位价值管理科学、准确、有效。
全面预算管理是岗位价值精细管理实施的基础和前提,它是以科学预测为前提,以总体战略目标为中心,反映一定期间内所应实现的战略目标和完成的任务,然后进一步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区队、岗位,从而预计并达成未来期间的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一个计划、控制和考核系统。按照预算指标,结合全面预算要求和实际生产计划,对可控性成本费用指标横向分解到部室,纵向分解到区队、班组、岗位,指标分解做到了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及配套办法,确保全面预算工作的实施效果。预算编制按照“由上而下、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按照以弹性预算法为主,以固定预算、弹性预算、滚动预算、概率预算等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严格按照《煤矿预算指标分解办法》、《预算指标考核办法》等制度,进行预算指标的分解、考核,做到了测算科学,分解到位,执行得力。
2、实施全员岗位成本管理,落实成本控制的目标和责任。
全员成本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制定总成本目标,并且通过各种方法不断改进作业程序,以使最终成本小于成本目标。全面成本管理由确定并分解成本目标、有效控制实施目标和评定兑现目标三大环节形成的一个紧密联系的闭环成本管理体系。全员成本管理总成本目标分解后形成一个用成本费用表示的子目标系统,其中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目标、直接人工成本目标、制造费用目标、管理费用目标、财务费用目标、销售费用目标等,具体方法是按成本责任中心进行分解,将成本目标分解到机关各部室、区队和各相关责任岗位,使各项成本有各自的责任归属,做到“千斤重担有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3、建立全员岗位安全管理,完善安全考核制度和管理办法。
安全管理是矿井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煤矿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完善相关安全考核的制度及办法,实行了安全千分制考核,严格按照安全千分制考核细则及要求,细化、量化了考核指标和考核范围,把 ……此处隐藏6565个字……的人” 的目标。
四、不断改进,持续提升
“不断改进,持续提升”是绩效管理的终极目标,或者说是绩效管理的追求。完整的绩效管理是指“绩效目标制定—实际绩效监控和指导—绩效评价—绩效改进这样一种良性循环过程,从而通过量的不断积累,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摸索和改进中逐步建立适合本企业的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进取、动态的调整,最终使企业的发展成果和员工共享,真正实现人企合一。
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2014年9月
第五篇:论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
论企业安全精细化管理
一、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源于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精细管理的本质意义,在于它是一种对战略和目标分解细化和落实的过程,是让企业的战略规划能有效贯彻到每个环节并发挥作用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企业整体执行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安全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在安全生产中,一起很小的隐患和违章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1979年12月,美国经济管理学家洛伦兹提出的“蝴蝶效应”尤其能说明细小的行为变化对全局的影响,他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产生“蝴蝶效应”的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的发展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和细节的极小偏差的不精准,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局部细微的弱点都将最终导致全局的崩溃,所以我们的管理工作要实现安全的目标,就要将精细化管理的理论、方法贯穿于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有效防控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小的隐患和违章,从而杜绝事故的发生。
三、如何实施安全精细化管理
美国杜邦公司是这样在日常工作中贯彻安全精细化理念的:无论召开任何会议他们都有一个惯例,正式开会前主持人必须说:“开会前,我先向诸位介绍安全出口”,而且会议室里还有一张特殊的椅子,上面罩着一个红布套,套子上写着:“如有紧急情况请跟我来”。这张椅子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坐,只有非常熟悉所在楼情况的人才有资格坐。公司还规定上下楼梯必须扶扶手,在办公室不准奔跑,铅笔芯要朝下插在笔筒内——如此谨小慎微的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看起来是安全教育中的一个小小元素,但正是这种精细化理念的深入贯彻,使得这家大公司一直保持着骄人的“百年安全记录”。
有了榜样和标杆,我们企业又该如何学习、该如何在安全生产工作中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下面我就浅谈以下几点:
管理人员首先需要改变心浮气躁、粗枝大叶的毛病,把每一件身边的小事做细、做精、做实。必须坚持“安全第一、实干为先、实做为效”的理念,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树立细化目标、细分责任、
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从规章制度的建立、危险点预隐患排查治理、违章整治等方面逐步渗入精细化管理。(一)规章制度的建立要精细,安全管理要规范
要通过建立和健全规章制度来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各项管理程序和方法,使其精细化,做到管理标准明确,工作标准准确,操作规程精确。公司已制定的安全方面的制度有《二类障碍、异常、轻伤、未遂认定办法》、《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试行)》、《电力生产“两措”管理办法(试行)》、《车辆安全管理暂行规定》、《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奖惩实施细则》、《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等,可以看出公司在安全生产管理这一方面,正走在比较规范的路上。下一步应通过实践逐步进行完善,针对新出现的问题、针对新的形势,不断加以改进,循序渐进,努力使规章制度更加完美和精细,使安全生产工作真正从源头上确保“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有严谨、规范的制度来约束。
(二)隐患排查要精细,安全意识要提升
2014年,俄罗斯萨扬电站事故,其源头是水轮机顶部小小的螺栓断裂损坏,如果他们的隐患排查能再细一点再精准一些,安全责任心再强一些,隐患就能及时消除,事故就能避免。因此,加强隐患排查精细化管理,通过对生产过程每个细节的严格监督和控制,及时查堵漏洞,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是抓好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
隐患排查精细化管理应从查思想、查管理、查隐患等不同角度,通过动态观察、现场检查、资料查阅和人员访谈等不同方法,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内容,按照不同程度多方面开展。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行为、作业环境、生产设备设施等的监督和控制,从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单位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执行情况,事故原因分析、隐患整改及对责任者处理情况等方面检查。专项检查、大检查应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周密布臵检查计划,制定详细的检查表,成立临时检查组,明确检查人员职责分工,按照“对标、对表、对照”的原则,实施检查活动。
(三)违章治理要精细,要“快、准、狠”
违章是诱发事故的根源,违章与事故是一对孪生兄弟,违章不绝,事故难除。在安全精细化管理中,对违章治理,应持之以恒、长期不懈,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力求将违章现象控制在最低程度,甚至达到零违章状态。
治理违章应从企业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可能出现的作业性违章、装臵性违章、指挥性违章,制定相应的反违章措施、管理规定。对查出的违章行为,一是要“快”:及时制止,当场纠正,对当场难以纠正的要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二是要“准”:从现象查根源、从根源查管理,加强对违章现象的分析,准确查找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三是要“狠”:严格按照违章处罚办法,对违章责任人严肃处理,对严重违章行为,毫不留情地给予通报和曝光。
(四)危险点分析预控要精细,防范措施要落实
危险点分析预控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准确地查找和分析未来作业过程中的危险点,并提前做好各项预控措施。按照可能导致事故的原因、事故类别的分析和通过现场考察、预想、演绎推理、同行业在同类作业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故实例及根据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程进行分析查找危险点,明确告诉企业职工哪些是危险点,引导职工正确识别。并进一步对其危险程度、出现频次及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风险等级,确定管理控制级别,并依据相关规定和规程,针对作业项目的每个危险点,分别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总之,企业的安全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的系统工程,而实施安全精细化管理,就必须强化“认真做事、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提倡“在认真的态度下将工作做细,在做细的基础上将工作做精”的意识,使企业安全管理从粗放式管理,逐步转变到精细化管理,真正达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的最佳安全管理状态,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细化安全管理机制,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