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篇:课题第一课时 角的认识 - 小学生优秀作文网
课题:第一课时角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 – 17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画图、观察和交流等活动,认识射线、直线及相互间的联系,能
区分线段、射线和直线。
2、使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形成及表示方法,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概括、操作、比较以及概括抽象的能力,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
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建立射线的概念,掌握直线、线段和射线三个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建立角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白纸若干,一支深色水彩笔和多媒体计算机
教学过程:
一、认识射线、直线。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我今天就想请大家来看一看,这是什么?(电脑出示:线段)(板书:线段)你会画一条线段吗?请在白纸上画出一条线段。
2. 现在我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想象一下,会怎么样?
指出:我们把线段的一段无限延长,就得到了一条新的线,我们在数学上就把称为射线。(板书:射线)
射线有什么特点?你能量出射线的长度吗?在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射线吗?(大楼上射出的灯光) 你能画出一条射线吗?(画在白纸上)请你想象一下,你能把整条射线画出来么?(不能,只能画一部分,因为射线是无限长的)
3.师:同学们,如果我把线段的两个端点无限延长,你想象一下,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指出:我们把线段的两端都无限延长,得到的线称为直线。(板书)直线的长度能量吗? 你能画出一条直线吗?(画在白纸上)请你想象一下,你能把整条直线画出来么?(不能,只能画一部分,因为直线也是无限长的)
4.想一想:射线、直线和线段相比,有什么不同?(左右同桌相互交流)
电脑出示:线段:有限长
射线:无限长,一端无限延长。
直线:无限长,两端无限延长。
5.练习:
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
二、过一点、两点画直线。
1.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想一想,过这个点你能画几条直线?请学生自己在纸上画一画。 小组交流,分别画了几条直线。(指名说一说,师总结)
师在黑板上画一画。指出:过一点能画无数条直线。
2.师: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呢? 师在黑板上任意画两个点。请学生在纸上画一画。小组交流,分别画了几条直线。(指名说一说,师总结)
师在黑板上画一画。
指出: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这个性质也可以说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找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例子吗?(百米赛跑终点的线)
3.练习:书上第17页第4题。
电脑出示:让学生交流、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是最短的。
三、角的认识。
1、师:我还想请同学们来画画。 (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 你能通过这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吗?
2、请学生用彩笔在白纸上画出图形,指名学生上来展示一下。
教师选择画出角的同学指出:我们把这样的图形称为角。(板书:角) 教师在黑板上画。
你能根据你画角的过程来说说角是怎样的图形吗?指名同学说一说。师总结: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边说边指)
3、师:这个角,我把它的两条边画长一点行不行?再长一点行吗?为什么?
4、角的表示方法:角通常用“∠”来表示,我们可以记作“∠1”,读作“角一”。
5、指一指:身边的物品的角。
6、判断:哪些是角
电脑出示:
7、想想做做第3题。
电脑出示:
8、师拿出角的模型来演示。教师把活动角从小到大的移动演示。
提问:角的大小变化了吗?
请同学们拿出小木棒自己摆一摆。
师提问:你觉得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小组讨论,指名说一说)师总结: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板书:叉开)
师追问:我把角的两条边画的很长,你觉得角的大小变化了吗?为什么?
四、小结。
通过今天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五、练习。
1、判断:
(1)一条直线长6厘米。()
(2)射线比直线短。()
(3)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
教学心得:在学习中,学生比较容易掌握了直线、线段、射线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能够认识角的读法和写法,掌握角的画法。
春节作文
写春节作文前,我们可以先回忆下过春节是我们参加过的活动,如贴倒福、分压岁钱、吃饺子、掸扬尘、贴年画、贴剪纸、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挂千千结、贴春联等,然后挑一个我们印象深刻的上网查些资料,可以到百度搜春节的八个习俗,春节的由来与传说等,也可以上作文网作文素材频道找到相关资料再进行介绍。
作文题目可以自拟,如欢度春节,春节游文庙,除夕之夜,美丽的春节,春节花会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第三部分:回忆自己参与这一活动的情景。(详细)
结尾结尾部分:写写自己对这一习俗的感受。
每个部分举例:
开头部分:大致介绍一下春节,及春节的一些习俗,点明你所要介绍的习俗。(略写)
例: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所以这一天是非常隆重和热闹的。过元宵节的节目丰富多彩,有充满乐趣的看花灯猜灯谜,有喜气洋洋的舞龙,还有热闹非凡的赛龙船。不过,最吸引我们小孩子的却是那多姿多彩的烟花。
第二部分:介绍这一习俗的来历、象征意义等,像剪纸、年画、千千结等还可以写写这些物品的种类、样子等。(详细)
例: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一幅幅春联不仅带来了吉祥和祝福,还带来了中国古老的浓浓的文化气息。瞧!“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 ……此处隐藏5427个字……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谢谢你访问好范文WwW.)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2)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人,不可能将每一件事详细叙述,因此一般可以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
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 写人,如果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1)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2)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一群人。
写一群人,比写一个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来决定的。
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
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总分总式。
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
第二种,逐层进入式。
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例文:母亲的笑容
母亲爱轻轻地笑,那是一种包容一切的笑容。
从我有记忆起,母亲总是忙忙碌碌的,家里的,家外的,都在她那一双满是茧子的手里变美丽??噢!母亲也是美丽的,只是她常忽略,不爱打扮。我翻过母亲的珍藏,除了结婚时的一个银戒指,抽屉里空空如也,简单到连个卡片没有。母亲,从来没要求过任何东西。
小学六年级,在老师的授课中,我知道了母亲节的存在。在那个明媚的5月,我站在依然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身旁,鼓足了勇气,从背后拿出我弄了好几天的卡片(一张自己亲手做的卡片:在一颗大大的爱心里,一棵小树正茁壮成长。卡后面,是我苦想了一晚的话语。)母亲在我的一声:“母亲节快乐”中停下了手中的活,抬起头看着满脸通红的我,眼神充满了疑惑。“今天是母亲节,是妈妈您的节日,城里面的人都很重视的,这是我做的,给!”母亲在听完我的解释后,轻轻地笑了,擦了擦手上的水,摸着我的头说:“我们农村那里有讲究这些啊,傻孩子!”然后拿着卡片,看了看,放到一边,又继续干活了。我心里面很不是滋味,做得那么辛苦的卡片,母亲就只看那么一眼就算了,早知道??唉!
之后,每年的母亲节,我都不再送礼物了。只是跟着妈妈忙前忙后,总把她手中的活抢过来干,以减轻妈妈的负担,晚上空闲时,就揉着妈的肩膀说说话。长大了,出来工作了,除了平时的问候外,每到母亲节,我都会尽量回家,实在没空,就打电话回去,倾听妈妈那慈爱的声音。在妈妈身边,我最爱搂着她的腰,轻轻地靠着,妈说我:“都这么大了,还这样子。”脸上却是幸福的笑容。是的,我就爱这样黏着母亲,我不爱长大。
在我将要出嫁的一个日子里,因为要找一些必须的东西,我再一次打开了母亲那上了锁的抽屉。??啊??我呆住了,脑袋什么也思考不了!抽屉里面放着的——居然是我十几年前送给母亲的卡片,她还将卡片过了朔,那心,依然那么的鲜艳,那树,还是十几年前那么青翠??我捂着嘴巴,一任眼泪尽情地奔泻??
妈妈,我的母亲啊!为什么你总是什么都不说啊!!!
??
现在,我也是个孩子的母亲了。母亲,多好的一个词语啊!对着孩子,我也常笑。我知
道,这笑容,是和母亲展开的笑容是同一个码的。
转载请注明来源(文章来源:开心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