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

时间:2024-12-17 07:49:03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全文共7617字)

第一篇:鸿门宴

《鸿门宴》集体备课教案

镇原二中语文教研组 李凤红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

2、 掌握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

3、 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完成对文言知识的归纳与总结;

2、 学习、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3、 通过诵读质疑,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4、 学习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及过程:

1、 自查资料,积累文学常识:司马迁及其《史记》;

2、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圈点勾画,疏通文意,归纳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 课后分发测试题,进一步巩固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检查学生测试题,并订正错误。

2、 重点归纳、积累文中出现的文言句式,并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

一、 检查作业,订正错误。

二、 归纳、积累文言句式,并初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归纳、积累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2) 倒装句:

具告以事。

长于臣。

不然,籍何以至此?

大王来何操?

沛公安在?

(3) 被动句:

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今为之虏矣。

(4) 省略句:

沛公军(于)霸上。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二)高考知识链接: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1)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直译;

(2)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换、调、删、补。

(三)练习、检验、巩固:翻译下面几个重要的句子(提问学生,教师点评、指导)

(1)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三、小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熟读课文,进一步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理清情节发展脉络;

2、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 给学生交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背景。

二、阅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1) 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哪几件事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无伤告密、范增进言。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2) 思考:课文第二段写了那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

用?

明确:项伯夜访、张良献计。

(3) 学生朗读第三、四段,思考:鸿门宴上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情

节?

明确:刘邦谢罪、项王设宴、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救主。

(4) 阅读第五——七段,刘邦在出逃前做了哪些部署?出逃后

又发生了什么事?

明确:张良留谢、脱身独骑;

沛公受璧、亚父破斗。

三、 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对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

(1) 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能够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特点的语

句,并用准确精炼的词语在旁边评点。(教师巡视指导)

(2) 学生交流。

(3) 小结人物形象:

项羽:沽名钓誉、轻敌自大、寡谋轻信不善用人、刚愎自

用、优柔寡断的一介武夫。

刘邦:狡诈多端、遇事果断、临危不惧、能屈能伸、善于

用人。

四、 总结全文

《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精彩的一篇,司马迁对这位悲剧

性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永久的人格魅力。无论是独夫的刚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力能扛鼎拔山,还是乌江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英雄末路的辉煌与悲壮!

五、 作业布置:

1、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

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

语文教研组组长:

第二篇:鸿门宴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学案《鸿门宴》第 1课时共 4课时课型:新授课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时间2014年月日第周第个总第个

《鸿门宴》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课标转述】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学习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和字典,通读课文,能够把不认识或不确定的字音读准,同时能够说出故事梗概。

2.调动自己的积累,同时查找资料,能准确写出《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等相关的文学常识。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扫除读音障碍,能通顺朗读; 2.查资料,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

二、………… …… …… …… …… ……

三、………… …… …… …… ……

……

四、………… …… …… ……

……

说明:学案要有清晰的学习流程,即学习步骤。学习流程的设计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引领,注重

问题梯度的设置;学生活动要科学合理,要能够使学生一步步走向深入。 ……

第1页共2页各学科 ……此处隐藏4221个字…… ④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退却) ⑤从间道蔽山(仗山势....

掩护)而望赵军 ⑥诸将效(献上)首虏 ⑦后有大者,何以加(增加)之 ⑧..

有能生得者购(购买)千金⑨且信非得素(一向)抚循士大夫也 ..

a、①②④⑥b、②⑤⑦⑨

c、③④⑦⑧d、③⑤⑧⑨

16.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东下井陉击赵 .

议欲下赵 .

b乃敢引兵遂下 .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

c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 .

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

d顾诸君不察耳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

17. 加点的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b、共候赵空壁逐利 ...

c、素善留侯张良d、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

18.翻译横线上的的句子

(1)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

(2) 信乃解其缚,东向坐,西向对,师事之

19.不能成为韩信获胜的主要因素和关键步骤的一项是()

a、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阈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

b、信所出奇兵二千骑 ,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

赤帜二千。

c、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阵。

d、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

20.下列对语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成安君之所以没有采纳广武君的建议,主要是他生搬硬套“义兵不用诈

谋奇计”的信条,害怕示怯遭伐。而“背水阵”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韩

信坚定地运用了“右、背山陵,前、左水泽”的军事原则。

b、广武君认为实施“断后计”的意义和有利条件是:汉军去国远斗,后勤

成为命脉,而“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

粮食必在其后”。

c、韩信不杀广武君并且视之如上宾是表达对他的钦佩和尊敬。

d、这场战争生动地刻画出了韩信运筹帷幄、多谋善断、机智灵活和成安君

迂腐、机械的形象特点。

鸿门宴

1.(1)内;纳 (2)蚤;早 (3)要;邀 (4)倍;背 (5)郤;隙 (6)桮;杯 (7)内;纳2.d3.a4.b5.c6.b7.c8.d9.a

10.c11.d12.(1)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 (2)

现在沛公先打败秦军进了咸阳,一点东西都不敢动用,封闭了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等待大王到来。 13.a14.d15.c16.c17.d18.(1)希望您能借调三万精兵给我,我从小路切断他运送军器和粮食的队伍 (2)韩信于是替他解了绳索,请他面向东坐,自己向西面对他而坐,拿对老师的礼节对待他19.d20.a

第五单元

学习目标:

1.了解汉魏晋散文创作的轮廓脉络和概貌成就。

2.领会文章思想内容,积累、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3.熟读、背诵指定的经典篇章。

4.吸收汉魏晋散文的丰富营养,借鉴其中的写作技法。

学法指导:

汉魏晋散文鸿文佳构,异采纷呈,美不胜收。

贾谊是西汉时期杰出的辞赋家和政论家。他的赋写得云蒸雨降、回肠荡气,他的政论写得峻拔锋利、语警词工。《过秦论》则兼及辞赋的文采辉耀、语势腾纵和政论的见解精辟、雄辩有力,以汪洋恣肆之文表拯世救民之意,成为别具一格的辞赋家的政论。《过秦论》如题目所示,旨在讲论秦王朝的过失,揭示秦至二世而亡的原因。作者充分发挥赋体“铺采摛文”的特长,不径言秦之过而先以奔放之言历举秦之功,不直言秦之衰而先以豪迈之语详述秦之兴,不先写秦之亡而先以昂扬之笔书秦之盛,犹如长河入海直奔尾闾之窟。作者在纵笔泼墨绘足龙腾云卷之态后予以点睛:“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辞赋的艺术手段,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使得文势滔滔,一唱三叹,议论风发,题旨轩昂。《过秦论》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为叙史事,一为发议论。叙述史实,以时序为经,以事迹为纬。作者概括了秦“百有余年”由兴而亡的全过程,即从“攻”势转为“守”势两大阶段。议论时,以陈涉与强大的秦王朝比,与山东六国比,是非立分,结论自出。由事见意,由史出论。可谓极化对比,气魄恢宏;同义叠句,气势酣畅;多重排比,气氛热烈;潜义伏理,气蕴于内;反复比照,导出题旨。贾谊的文章,洋溢着对国家前途的忧患意识,表现出作为政治家的气魄和历史家的睿智,同时充满热情,富于文采。学习时要用心体会。

《鸿门宴》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从文章那“三起五落”的情节中我们能欣赏到:1、文章通过激烈的矛盾斗争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鸿门宴”从始至终充满矛盾,作者正是在如此紧张急迫、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在每个人物的具体表现(语言、行动、神情)里,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政治集团里主要人物的不同性格。2、精练生动、绘声绘色、寥寥几笔就照见人物个性的语言。例如,项羽的话,骄横气盛;刘邦的话,礼仪备至;范增的话,老谋深算;张良的话,老练透辟;樊哙的话,豪壮威严;项庄的话,似巧实拙。描写场景则犹如目睹。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俯仰古今,怅触万端,疏爽自然,不事修饰而情味隽永。上乘魏代清新通脱之势,下开陶潜真纯朴实之风,该文虽为序言,却表达了不满现实、重死生、寄将来以厚望的浓烈情怀。从叙到议,由横而纵,环环相扣,文思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实属东晋散文中难得的精品,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兰亭集序》从东晋习俗写起,修禊事——游兰亭——观美景——抒幽情(感慨),由人及己,先横后纵,由普通到特殊(现实),两相比照,叹古今之常情,悲现实之夺情。故披文揽意,应当格外注意梳理行文线索。解读一篇文章的思路,须从作者经历、时代背景、写作动机、文章层次、关键词语诸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特别要抓住写作动机和文章层次。《兰亭集序》一文体现写作动机的句子在文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种不因时代和情况的变化而各异的“感慨”,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开启本文的一把金钥匙。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的代表作品,具体而细微地表现了作者辞官归隐的过程和思想活动,表达了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当以“归去”为核心,理解揣想陶渊明漂泊的心灵终于迷途而返,找到了精神家园后的复杂心情。阅读可以按粗知大意、解词释句、体味感情、领悟思想、欣赏辞采等步骤进行。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全文共7617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