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供销社改革与发展工作浅析
汪清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孙佰文
基层供销社是供销合作社生存发展的根基、经营服务的终端、联系农民的纽带,直接体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性质和为“三农”服务宗旨,其实力和工作状况直接关系供销社的形象和生存基础。当前,基层供销社普遍存在实力相对较薄弱、体制不灵活、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为了切实发挥基层供销社在带领农民进入市场、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基层供销社实力、竞争力和服务本领,现结合我在汪清县供销社的工作实际,就新形势下基层供销社改革发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一、新时期基层供销社的基本功能和定位
(一)新时期基层供销社应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汪清县基层社网点布局基本上保持完好,现有基层社12个,村级分社10个,资产总额1000多万元,资产占有面积1.5万平方米。其中,资产在100万以上的基层社有四个,分别是天桥岭、大兴沟、春阳、罗子沟。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家庭经营本身具有分散、保守、高风险等局限性,依托基层社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统一向农民提供农资、农技、农机、农信服务,开展防治病虫害、农产品加工、收购等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引领农民进入市场,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注入活力,从而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实现节本增效,助农增收。同时,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也是基层社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基层社具有扎根农村、熟悉农民、贴进农业的天然优势,完全可以在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大有作为并发挥主力军作用,不断发展壮大供销社的经济基础,扩大供销社的社会影响。
(二)新时期基层供销社应成为农村合作经济的组织者。汪清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是由供销社牵头组织实施的,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截止2013年末,汪清县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73户,带动农户2.6万户,专业农场88家。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由于规模小,缺乏规范,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难以有效对接,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制胜。几年来,汪清县社依据全县主导产业和资源优势,帮助农民组建了粮食加工、木耳、中药材、红松果仁、食用菌、葵花、养殖、农机等专业合作社,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基层供销社要通过牵头领办、参股控股、提供服务等多种途径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农场,把当地种植、养殖、加工大户、农户吸纳到合作社中来,真正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不断拓展供销社的生存发展空间。
(三)新时期基层供销社应成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者。遍布城乡的经营网络是供销社服务“三农”的有效载体,基层供销社要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加快资源整合,对传统的经营网络实施脱胎换骨的改造,着力构建农村新型流通网络体系,并将现代经营业态引入农村,为农民放心、安全、便捷消费提供有力保障。近年来,汪清县各乡镇、村屯建立起了140多家农家店,并依托商贸城整改项目工程,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同时设立了四个乡级配送站,辐射九个乡镇,2009年又在基层社全面开展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网络建设项目,构建了为广大农村送科技、送农资、送农药、送化肥、送商品的现代农村流通和服务体系。
(四)新时期基层供销社应成为农村社区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是供销社服务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基层社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资源、农家店,加大投入,为不同层次的农民提供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建立集消费购物、文化娱乐、公益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使农民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更好地参与和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新时期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模式
基层社的改革与发展没有统一的模式,我认为总的原则是因地、因社制宜,采取多种形式,改造与新建并举,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突出创新发展这一要点,以为“三农”服务为宗旨,以市场经济为取向,以开放办社为途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从农村现代商品流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着力构建“四位一体”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新贡献。
1、参与新农村建设,打造为农服务的载体。基层社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搞好农业生产资料、农民生活资料供应,并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不断拓展了农业发展空间,使农业从传统的生产领域向农副产品加工、农副产品销售、农业休闲、旅游延伸,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基层社还要通过改造重组,大力创建农村综合服务站,建立经营连锁、功能齐全、服务优质、管理规范、形象良好、效益明显的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构建现代流通网络,打造商品经营的实体。基层供销社要紧紧抓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机遇,大力整合网络资源,加快推进农村商品市场连锁配送现代经营方式,打造助农增收网络平台。加强联合与合作,采取改造、改组、社会加盟等形式,组建农资、食盐、烟花爆竹、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回收配送站,实施商品的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加快推进现代化经营业态的发展。
3、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合作经济联合体。基层社是供销系统的基础,是实践为农服务宗旨的重要组织平台。按照合作经济的形式改造重组基层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管理基层社。在重组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指导,不断探索基层社发展新路子,不断夯实基层社组织基础,不断丰富基层社服务内涵。积极鼓励引导,大力发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农副产品为基础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动承担起组织引导和服务的责任,通过领办、参与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探索“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路子。
4、增强创新发展能力,打造开放办社新体系。当前,基层社基础比较薄弱,资金、人才都比较缺乏,开放办社是加速壮大发展基层社的一条重要途径。基层社要充分利用好社内社外两种资源,大力吸纳社会资源为社所用,积极推进组织开放、产权开放、管理开放、人才开放,提高基层社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增强基层社的活力与发展能力。通过开放办社,为基层社建立一定的经济基础,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在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加强基层社项目建设的能力。近几年,供销社通过争取资金,在基层社大力开展项目建设,取得较好的效果和成绩,基层社的主要项目有:粮食精加工和包装、农副产品加工等,通过项目建设,促进了基层供销社的发展,提高了供销社的地位和影响力。
三、基层供销社组织体制和内部机制创新
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创新。长期以来,由于基层社体制僵化、机制不活,致使发展缓慢,大部分规模小、实力弱、不规范、服务带动能力不强,严重制约着供销社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基层社组织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以机制创新激活基层社。体制机制是基层社活力之源,过去,由于基层社体制呆板、活力不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基层社干部职工责任意识不强,负盈不负亏,出工不出力,造成了亏空和损失。针对现状,在基层社开展经营方式的改变,创新资产运营模式,独立经营核算,使基层社实行自收自支,自负盈亏。
(二)以专业社拉动基层社。专业社是连接农民的“粘合剂”、优势产业的“助推器”、农产品销售的“信息港”、农民增收的“领头雁”,通过领办、联办、合办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来改造现有的基层社,把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基层社服务“三农”的突破口,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引导农民进市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专业社量的扩大到质的提升,拉动基层社快速发展。
(三)以连锁配送带动基层社。连锁经营是零售业发展的方向,基层社可以通过连锁配送进行资源整合,重新构建新型经营网络,占领农村商品流通主体地位。2009年,我社在全系统大力实施了连锁配送经营的改造,在12个基层社建立了40个乡镇连锁配送中心,增强基层社实力、活力、竞争力,带动基层社全面发展。
(四)以招商引资壮大基层社。对有经营设施和场地的基层社,以招商引资方式对基层社加以改造,注入新型血液,新型经营模式,抢占市场和扩大经营。
(五)以盘活资产统领基层社。盘活资产是基层社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和根本性的方法。为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明确规定基层社资产由县社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实行一体化运行,同时加强对基层社的公章、资金的监管,实行报告制、审批制、监管制,力争从源头上预防资产流失,确保资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有效性。
(六)以招聘能人经营基层社。纵观多年基层社建设的实践,选好一个懂经营、善管理的带头人至关重要。通过公开招聘,引进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为基层供销社发展走出一条新路。
四、基层社的困难和问题
基层社改革改制后,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还很多。汪清县基层社在县社的具体指导下,取得很大的工作成绩,2008年,鸡冠、春阳供销社被评为全省“百强基层社”, 延边天绿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汪清县东新富康林产品专业合作社、汪清县大兴沟水稻专业合作社被授予吉林省百强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了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原因是供销社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对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变化情况认识不足,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具体有如下几点:
一是经济实力普遍不足。在基层社改制中,企业实行职工身份置换、支付经济补偿金,因而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大部分基层商业网点在转制中用于职工身份的置换,部分进行公开拍卖变现资产支付职工补偿金,而留存的一些资产大部分属中、低档次的资产,资产回报率还比较低。同时,原有的一些经营上的优势项目,也受到资金、市场放开等影响受到萎缩。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基层社经济状况还十分困难,难以实现收支平衡。
二是一些遗留问题还很多。基层社改制后,虽然企业包袱减轻了,但一些遗留问题还很多。在改制中,政策规定不予置换身份,但需企业承担费用的人员开支还相当大,像伤残军人、工伤人员、遗属等,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并且这些费用仍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三是资金的短缺严重地制约了基层社的发展,在开展项目建设、土特产品收购、资产改造等方面,资金问题都成为了制约发展的瓶颈,在已经开展的项目建设上,由于资金的不足,项目也难以做大、做强。
四是农业生产资料配送网络还不健全,不能覆盖全县200个行政村,还无法满足全县种植的需求。
五是“新网工程”开展程度不够,主要是日用消费品超市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不够,还不能满足农村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同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再生资源回收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六是在开展项目建设和土特产品加工方面还缺少专业的科技人才。
五、几个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一)、基层供销社应怎样进行改革
(1)基层社的改革不能当作单纯的企业进行改革。因为基层社与一般企业不同,基层社既有企业的职能,也承担一些政府的职能,如果单纯按一般企业进行改革,就不能称为供销社,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但基层社改革,也不能单纯按原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定位,随着时代发展、形势变化,其定位应不断与国际合作组织相衔接,并赋予基层社以新的时代内容。
(2)现在不少地方按公司法,将基层社改造和新建为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这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并不能完全代替原来的基层社,也不能真正承担起供销社的职责和任务。其原因:改革只是仅按单纯的企业来进行改革,简单化地将公司制企业替代供销社,而为农服务职责与职能却未能纳入。
(3)改制后的新型基层供销社应该是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承担政府为三农服务工作职责,吸收农民群众直接参与,按股份合作制形式进行管理的农村经济、服务组织。
(二)、如何建立维护和实现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
(1)要建立健全农村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其组成成员,既要有政府部门、供销社与基层供销社参与,也要由农民代表共同参与。
(2)要深化为农综合服务社及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坚持供销社与农村组织联合共建,逐步实现经济利益、社会服务一体化。
(3)要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供销社要积极牵头、领办,并要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发展。同时,要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更好地为农村产前、产中、产后提供服务。
(三)、如何发挥好县级社与基层社各自的作用
(1)县级社应该是一个基层社的联合社。县级供销社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在管理基层社和社属企业的同时,还承担着部分政府的职能,在涉农领域与农业局有交叉又有联系,应在政策上给予明确。基层供销社作为一般企业运作,同时也要更好地承担起为农服务工作职能。
(2)县级社应坚持指导、协调、管理为主,并运作好政府下达的为农服务实事工程等项目。基层社应抓好具体经营、服务、管理工作的落实,参与“三农”工作,及时反映农民群众的意见与要求,同时要积极参与联合社的管理。
(3)基层社以资产为股份入股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农场,使基层社成为供销社经营的前头阵地和桥头堡,为供销社发展注入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